为邢东新区量身定制六项发展策略:崔愷院士团队一等奖作品深度解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BC建筑中心 Author CBC
视觉:小杨桃菌
“第二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邢东新区城市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作为“为美丽河北而规划设计——第二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未来城市”为主题,立足于提升邢台市的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以邢东新区在新时代的战略定位、发展路径、空间结构、产业经济以及策划运营等方面的机遇和探索为契机,聚合了建筑、规划大师,以国际咨询、国际竞赛的创新方式解决邢台城市发展难题,描绘邢东新区核心区重点地段的发展蓝图,为城市管理者挖掘出适合邢台发展特色的转型机制,对新区核心区重点地段约11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概念性设计,邢东新区高铁站前中心区约1.26平方公里进行详细城市设计。 大赛组委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团队、普利兹克奖得主汤姆·梅恩领衔的墨菲西斯事务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领衔团队、普利兹克奖得主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领衔团队、知名建筑事务所UNStudio事务所六家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团队参赛。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崔愷院士谈“邢东新区城市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获奖方案 © CBC
邢东新区规划方案总平面图 © 崔愷院士团队
邢东新区规划方案鸟瞰图 © 崔愷院士团队
崔愷院士团队总体的设计策略上是以城市的高铁形成区域性的纽带,建立高铁上的城市,充分利用邢台高铁枢纽在京津冀区域中京广线上的重要时空区位优势,使站城一体化从地方性的产业布局上升为京广线上众多高铁站相互之间区域协作的创新点,充分把握邢东新区参与高层次区域分工的巨大机遇,从四个维度的产业分析,确定邢东新区核心区主导功能集群,推动邢台走向“枢纽集核+混合组团”布局模式的“高铁+步行”时代,打造未来高铁城市。
邢东“未来之城” © 崔愷院士团队
崔愷院士团队邢东新区规划设计方案综合协调邢台的社会、经济、人口、生态、文化等诸多因素,从“高铁城市、组团城市、步行城市、田园城市、紧凑城市、韧性城市”六大方面为邢东新区的未来总体设计构想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高铁站前布局图 © 崔愷院士团队
以前城市中车站是被周边众多大面积广场孤立出来,车站人流以高铁+地铁+公交式的换乘模式进入城市深处,这种方式使得高铁站周边沦为快速疏散场地,丧失土地的空间价值。而“高铁之城”的模式将打破这种消极土地利用模式,把所有的站前的土地高度集约化,布局以丰富的商务、会展、酒店以及写字楼等业态,进行紧凑型的高强度开发,并将高铁站前所有产业及生活配套服务控制在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形成高铁+步行的换乘模式,打造新型“高铁城市”的发展模式。这将大幅度提升邢东高铁站地块的空间价值,成为邢台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高铁上的城市 © 崔愷院士团队
借助高铁网络,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 © 崔愷院士团队
新区主导功能集群 © 崔愷院士团队
“这个方案尊重自然,尊重社会,既考虑到开发强度,同时又考虑到按区的组团式发展。”
上位规划中汽车时代的均等化功能分区模式 © 崔愷院士团队
破除汽车时代的均等化功能分区模式 © 崔愷院士团队
枢纽集合——“城站一体”的区域服务核心© 崔愷院士团队
混合组团——以15分钟生活圈为基础的产居融合组团 © 崔愷院士团队
这个城市组团是混合式的,将每一个组团控制在十五分钟步行活动范围内,从居住到产业到商务服务进行综合性配套,但组团内部结构丰富多变,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而灵活应变。例如,在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创新型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的前提下,诸如腾讯、华为等公司对产业园区、研发园区等用地有着大量需求,这些园区要求同时具备研发、居住、交流以及制造车间等功能,需要一个产业及配套服务齐备的组团。而通过将这种符合创新型产业的园区组织结构纳入邢东新区组团建设里,为这些企业定制其所需的城市空间,将以此为邢东新区吸引科技企业进驻,进一步推动邢台城市经济快速转型发展。
“交通的设计也使得人们不必一定要开车,并且跟高铁站有很强的联系,这个设计是非常智慧的。”
新型干、支路网系统 © 崔愷院士团队
在邢东新区推进步行城市发展,不仅是简单的步行道路联系,而是整个交通体系的转换。将以往“主、次、支”三级路网改变为适应“快交通、慢生活”的“干、支”两级道路系统。将交通枢纽的传统“广场+轴线”做法转化为步行友好的“放射指廊”模式,打造“轨道+慢行”的交通环境;组团内部依托慢行网络支撑全部日常生活,编织未来步行城市。
在交通枢纽周边打造“轨道+慢行”的交通环境 © 崔愷院士团队
在组团内部以慢行交通支撑全部日常生活 © 崔愷院士团队
在中国路网体系当中不能够进行跨级道路衔接,即在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路网的道路体系下,支路不能够接到主干道上,从而导致无法形成小街区密路网。而要在整个区域里去推行小街区密路网,提高区域步行的舒适性,必须将三级路网改变为两级路网,因此崔愷院士团队采用以生活性的支路衔接区域节点的方式来实现社区当中步行的友好,从而达到步行交通覆盖全部的日常生活需求的目的。
“中间的地留的比较好,这片农地可以不仅是传统用以粮食生产的农地,也可以是都市市民与农民签合同,自己去劳动,可以吃到自己种的菜。这样农民的收益会提高,都市人也可以获得劳动的机会体验农作的快乐。”
“在景观方面做的也很智慧,现在有一个新的趋势,在美国也是这样,就是说不要在高尔夫球场周围建住宅,而是在农田周围建住宅。很多人都对这个新的方式、新的趋势很感兴趣,因为这个方式能够很好地教育小孩,告诉他们食物是从哪儿来的。”
“把核心区农田留在整个邢东新区的中心又是在高铁片区中心,呈喇叭型、开敞型,从上述角度来讲,此方案留的位置最好,规模也不小。”
生产型农田景观 承载乡愁记忆© 崔愷院士团队
多功能、易维护的生产型农田地景引入城市,形成田园绿心© 崔愷院士团队
太行山下的河北平原上有着广袤的农田景观,崔愷院士团队将之作为景观设计的基底,摈弃之前城市采用的非生产性的、高能耗布景式的水系景观设计,保留场地原有的农田,通过搭建连接两侧大型区域生态斑块的“生态绿桥”,确立城景合一的图底关系,拥有原住民耕地记忆的农田成为了邢东新区未来之城生态和绿色的景观设计具象体现。
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 © 崔愷院士团队
紧凑集约的城市发展模式 © 崔愷院士团队
崔愷院士团队在邢东新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上摈弃大城市水泥森林的压抑景象,在确保未来建设量需求的前提下,仅在高铁枢纽周边以多基面立体城市支撑高强度、高复合的开发,产居融合组团中央紧凑集约发展。在城市一般地段构建以多层、小高层为主的水平城市形态,田园绿心和牛尾河周边集中布局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突出标志性公共建筑,彰显新区平原建城、疏密有致的特色风貌,塑造未来紧凑城市。
组团核心采用高层高密度开发模式 © 崔愷院士团队
城市活力板块灵活集中布局 © 崔愷院士团队
“新里坊”现代居住空间 © 崔愷院士团队
崔愷院士团队基于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对适宜华北平原的里坊尺度进行的相关研究,在邢东新区延续了最适宜的街坊尺度和社区生活的里坊式布局方式。提出疏密有秩的空间形态,在高铁区形成集中的族群,各主团中心形成次级族群,在族群周边形成相对平缓的城市绿地。将组团中心区集中在五分钟步行范围内,集中会展、酒店、商务办公和商业以及能快速到达的市景观滨水区域,将尺度相宜广场空间作为掌心,把周边服务和休闲绿地连接在一起。
高铁枢纽周边采用多基面立体城市模式 © 崔愷院士团队
通过建筑地上、地下立体化开发实现一个城市的多基面的立体形象,这种紧凑对于减少市政设施的投入,对于减少步行的距离,对于营造城市的活力空间都有很大的直接的好处。根据人均居住建筑40平米的标准,在11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建筑量能支撑12至14万的居住人口,同时提供4.5万到5.2万人的就业岗位。
06
空间布局、建筑技术及城市绿地多方位打造韧性城市
1966年邢台地震,周总理到邢台视察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层建筑为主便于人员疏散 © 崔愷院士团队
多级绿心作为避难场地 © 崔愷院士团队
今天的城市仍然需要有救灾的意识,在对邢东新区的避震、防涝等问题需要有韧性长久的战略准备。在总体布局上,围绕中间的绿心布局城市主要公共建筑,它既接触景观同时又毗邻主要交通干道,能得到很好的交通疏解。崔愷院士团队将邢东新区预想为百年之城,甚至千年之城,在百年或者千年的尺度当中对它的未来赋予责任,在人的不同尺度疏解,从低级农田绿地疏解,到组团绿地疏解逐级疏解,分布式的市政来尽量提高市政效率,多层建筑抗震性强且便于人员疏散,多级绿心可作为临时避难场地。并转变以往城市市政设施集中建设模式,采取以组团为基本单元的分布式市政设施布局模式,既提高市政效费比,又适应灵活的建设时序安排,这是崔愷院士团队对邢东新区在韧性城市方面的市政布局。
崔愷专访
Q1 第二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通过国际竞赛的方式为中国的城市与乡村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有创意的、系统性的城乡发展解决方案。那么您对“国际竞赛”这种创新型的城市问题解决方式有什么看法?您认为这将给中国的城乡创新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二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邢台)成果展”崔愷院士团队规划方案展示及讲解 © CBC
Q2 在邢台的规划设计中,您关于城市设计的理念是如何呈现和解读的?
“邢东新区城市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获奖方案 © 崔愷院士团队
Q3 政府的政策和城市的管理规则会对您的设计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 评选会成员 -
评委会主席
赵宝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评委会成员
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盖瑞・哈克 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前院长,MIT城市规划系前系主任
唐 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
艾伦·贝斯基 美国塔里埃森建筑学院校长,荷兰建筑师学会前会长,200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席张国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
东·凡乎文 荷兰政府基础建设前首席顾问,Venhoeven CS建筑与城市规划事务所CEO和创始人
袁 昕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周 俭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技术支持顾问
- 为美丽河北而规划设计——第二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 -
当下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背景下,急需探索出立足于中国城乡创新的发展思路,邢台作为河北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老城的空间布局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以举办国际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赛为契机,通过大师邀请赛、国际竞赛的方式用创新性的方法解决邢台城市发展难题。
河北省以举办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以高水平的设计理念和成果,促进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富有活力、潜力、魅力和实力现代化城市。2019年3月27日,为美丽河北而规划设计——第二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在河北省邢台市正式拉开帷幕。大赛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邢台市人民政府承办,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策划执行。
第二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主要包含:邢东新区城市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邢台大剧院建筑设计国际竞赛、邢台科技馆建筑设计国际竞赛以及第二届Q-CITY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